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我的博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日志

 
 

佛说五无反复经读后感  

2017-07-13 14:41: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外道(梵志)听说舍卫国人慈孝顺奉经修道敬事三宝,于是慕名前来学习。途中遇父子两人耕种。儿子忽然被毒蛇咬死倒地。而父亲则耕种不止,亦不哭啼。该梵志问死者是你儿子吗?为什么你不悲伤?此父亲答道,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啼哭懊恼,何意死者。你入城路过我家告知,子已死,只需送一份饭来吧。此梵志疑惑此人何以如此不慈?    待他入城之后先后再告知其母其姐其妻,乃至他家佣人,几乎同一思路。认为人既然已死,缘分已尽,忧愁不乐,有缘则合,无缘则离。啼哭懊恼无益死者。此外道大惑不解,这些亲属家人们何以如此的薄情,太不合乎人之常情了吗?于是前去请教佛陀,为什么居家大小全无忧愁,是为大逆。佛陀洞察此梵志有佛缘慧根,于是开示与他。世间凡夫无量劫来流转生死。。。如车轮转无有休息。知身无常,财非己有。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为亡者请佛僧,烧香供养读诵经典日日作礼用心供养三宝,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此梵志听佛陀开示后,心开意解,如盲得见,如暗遇明。终于得道。我的理解是:如果此梵志无有向佛的慧根,他是不会亲自来舍卫城实地考察的。正因为如此,佛陀才以异于凡夫世俗的观点来演示,一切有正知正见的佛弟子们是如何认识死亡的。在佛说四愿经里面如是说:至死命尽,复不能救我命,亦不能随我魂神去。空啼哭,送我到城外深冢间,以弃我去,各疾还归。虽追念我,愁苦忧思,不过十日,诸家宗族、男女聚会,相向歌舞,快共饮食,相对谈笑,捐忘死人。这是2500多年前佛陀对于世俗凡夫丧家的描述。且看现代普通老百姓是如何办丧事的,别说是十日后,就是亡灵还没有出殡的日子里,灵棚的一侧就是彻夜不息的麻将桌,打麻将的人吆五喝六,热闹的哪里还有一点点追思逝者悲痛的氛围?他们理所认为就是人死如灯灭,再不就是做鬼去了吧。所以烧纸,扎纸人纸马。丝毫不去深入地思考这逝者究竟会去哪里?所谓的仪式哭啼大多是做给活人看的罢了。当然也有例外。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大概要数中年丧偶,或者是老年丧子。那种痛与无奈可以用塌了半边天一样的打击来形容。说是时间可以淡化一切。其实那种痛已经被深深地植入到心底了。何以解忧?唯有学佛。对此我深有体会。一行禅师说:佛陀主张没有任何东西丧失。没有任何东西会断灭。也没有任何东西会永远不变。因此没有任何东西会死亡,因为没有任何东西真正出生过。我们在母亲父亲与祖先之前便已经存在,我们并非毫无来由,而是一个相续,就像地上面的流水是天空中的云一样。流水并没有出生只是云的相续。若你所爱的人死亡令你哀痛不已,请使用佛陀的智慧。你所爱的人并没有真正死亡。若你集中精神,便会认出他,你会以其他的形式认出他。因为看不到天上的云,所以你会哭泣。但你所爱的云已经变成了雨,喜悦地落在了地面上,并轻轻地呼唤你:《亲爱的,亲爱的,你看不到我吗?我在这里。》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都是有病的,烦恼病。生死病。无明病。人生最大一个问题就是生不知何来,死不知何去。,每个人都充满了不安全感。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的合和,既不能凭空而有 也不能单独存在。也就是佛法所讲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家人,朋友,同事。。。就是一种缘分。今天我们有缘相识于此。同为妙华法师的弟子,这是我们的福分。我们一定要珍惜。
    

  评论这张
 
阅读(212)|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