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上海萧泾寺住持妙华法师的开示。我们俩于两年前在此地皈依。三年前我的强子离世一个月后,因为悲痛与思念所以就在网上找到了离上海不太远的嘉兴曹王寺用电汇的方式花了一千元为他立了一块往生牌位。事后几次想过去实地观察一番终觉得此举不妥,可是又无法说服自己。读到了这篇开示心中一下子了然了。再过几天就是强子离世三周年的祭日了。谨以此文为纪念,愿天下所有的失去亲人的父母亲们尽快地从痛苦忧伤中走出来。
答:我来说下这个问题。首先第一个,我们讲,“在其位谋其政”,今天你是居士,我是法师,我穿这身衣服,圆顶方袍,剃发染衣,走在马路上人家看到我,说:哟,你看这是个出家人,是个佛教徒。但反过来,今天你走到马路上,你的脑门又没贴“我是佛教徒”,大家不会知道你有信仰。因为我们是人,是凡夫人,所以一切首先还是要建立在“相”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无相”。
那么寺院里边为什么要立牌位?它的功能是很多样化的。我们说出家人要身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道场里,安住在寺院里。为什么我们伟大的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在很多的经文里边说要“建寺造塔、建寺安僧、供佛及僧”?这就是佛的遗教,为什么?就像我刚才说的,大家看到这身衣服,知道这是佛教,僧众、寺院起到了一个“留形住世”的作用。那么寺院它是一定要有相的,它是为了以善巧方便去化导和接引那些还没有进入佛门的人,那就一定要有相。如果今天我们说连一个形相都没有了,大家去看什么呢?去拜什么呢?所以在现在的这样一个阶段,它是一个接引众生的必要阶段,必须是要有相的。
牌位呢,也是这样,今天去寺院写一个牌位,一百块钱,二百块钱,我们做的这个功德是为了寺院种种的修缮、建设以及让它更好地发展,其实也就是间接地在做功德,以寺院这样一个媒介来接引更多的众生,它的意义在这里。同时,牌位立在这里,有名、有形、有相,法师在初一、十五或一些大型的活动的时候会诵经回向,上面明明写着。但是还有一些居士说无相更好。但是换句话来说,牌位不写,你还会不会每次到寺院做功德或者每次诵经都能够想得到这件事情。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就是说能够念念不忘,就像刚才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如母忆子”,在每次做功德的时候,都能够念到他,都能够想到他,回向给他,那你就可以无相了,因为你已经进入佛门了。但是如果做不到呢?我想现在大家还是有相为好。
这样一举多得,一个以免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能够记住他的时候,它会在你记住或遗忘他的时候都会在寺院里有这样的一个牌位,可以回向给他。另外一个,你所做牌位的功德金在寺院里面作为修缮寺院,发展寺院,建寺安僧,做了一份功德。这个也是非常功德无量的一件好事情。如果大家都无相的话,我作为一个出家人无处可居,无处可安,身不安则命不立,我没有大家可去讲法。这又是一个相的问题了。
评论